四川在线:农民工代表的发言引起强烈共鸣:他用两个故事建言乡村振兴

川报集团特派记者张守帅

“我有个建议,要是没道理,权作观点交流。”3月9日,全国人大代表、四川巨星集团修班班长李树林在四川代表团分组审议时说:“农业补贴应该切实做到‘谁种粮谁受益’,像我们没再种地的,就不要享受了。”

李树林是南充市营山县双林乡人,2016年荣获“全国优秀农民工”称号,是第一次当选全国人大代表。

为了切实建言乡村振兴,李树林认真写了几页纸的草稿。操着浓郁乡音,两个故事脱口而出。

第一个是李树林自己的。“我们村在山里,村民的地山上一块、山下一块,面积都不大,很难实现机械化。”他建议,“趁着党的十九大提出的‘第二轮土地承包到期后再延长三十年’的好政策,山区农村进行地块调整,不适合种田的就还林,保护绿水青山。”

他认为,耕地适度集中,才能给山区发展现代农业带来希望。“年轻人不会种地、不想种地,很多地方出现了土地撂荒现象。”他说,土地成规模才可能流转出去,农业补贴真正补贴到实际种粮人,才会调动积极性。“犹记当年我们父辈肩挑背扛垦荒,看到现在耕地撂荒让人心疼。”

听了李树林一番话,很多代表颔首赞许。全国人大代表、中国科学技术协会副主席徐延豪不是四川人,坐在旁边的全国人大代表、中国作家协会副主席吉狄马加主动帮忙“翻译”。

第二个故事是李树林调研得来的。“鼓励农民养猪,的确是实现精准脱贫的好办法,成功的例子有很多,但是,前提是农户规模化养殖必须处理好和环境保护的关系。”李树林提出一个“兼得”的办法:合理使用扶贫资金,在贫困村指定区域集中修建猪圈、配备环保设备,再由龙头企业提供技术支持。“实现这个模式,需要解决资金难题,加大对农村养猪户的贷款支持力度。”

讲完两个故事,李树林描绘了他脑海中的“循环农业”:耕地成片规模化种植,农田旁边是养殖区,猪粪经过环保处理实现干湿分离,既用来沼气发电,又用来肥沃土壤。

“你讲的很有道理,把我想说的、想做的,全都说出来了。”全国人大代表、广安市市长曾卿为李树林“点赞”。他认为,“这两个故事指向一个问题——财政资金使用一定要有绩效评价,不能只看支出而不看效果。”

“就是这样。”李树林补充:“比如农村公路有没有必要修到每家每户门口?有些农户住得很偏远,修路的钱还不如用来易地扶贫搬迁。”

李树林介绍,他目前在企业打工,两个孩子也没再从事农业。全国人大代表、宜宾市市长杜紫平对此表示:“我们必须考虑未来二三十年后谁来种地的问题,推动农业适度规模经营是方向,但四川的丘陵地区不太利于机械化耕作,还有很多‘硬骨头’要啃。”曾卿接过话头:“推进农业现代化,实现农业高质量发展,靠一家一户单打独斗是实现不了的,政府必须要有作为,这正是下一步我们地方政府要做的事。”

代表们你一言我一语,掀起一波讨论热潮。

政府工作报告提出加大精准脱贫力度;加强扶贫资金整合和绩效管理;大力实施乡村振兴战略;加快建设现代农业产业园和特色农产品优势区……如何贯彻落实好这些部署,代表们积极建言献策。

李树林没想到自己的发言,能引发如此强烈的共鸣。他边听讨论,边记下其他代表的发言要点,“要汲取大家智慧,再把建议完善好。”

 

农民工代表李树林:破解资金难题 助农养猪致富

中国网 2018-03-09 16:44

今年50岁的全国人大代表李树林是四川巨星集团有限公司(以下简称:巨星集团)的一名基层员工。因兢兢业业扎根本职工作,他10年来先后获得了四川省总工会颁发的“五一”劳动奖章、全国优秀农民工称号等荣誉,并当选为四川省十一届党代表。2018年1月30日,他又光荣地当选十三届全国人大代表。

3月5日,李树林带着他精心准备的材料,走进庄严的人民大会堂,向大会提交了他人生中的第一份人大代表建议,庄严履行人大代表的神圣职责。

助农精准脱贫建议养猪致富

李树林所在的巨星农牧公司是四川省的一家养猪龙头企业,他接触最多、了解较多的就是农村的养猪情况。如今,精准扶贫是国家脱贫攻坚工程的头等大事,所以他向大会提交了一份《解决养猪资金难题,帮助农民养猪脱贫致富》的建议。

李树林说,帮助农民养猪脱贫致富是一个最实在的路子。据测算,四川省是养猪业大省,年出栏肥猪达6000多万头,是全国生猪产量较多的省份。四川人历来喜欢吃猪肉,8000多万人每年大约要消耗300多万吨猪肉,大约7000万头猪,四川自己养的猪还不够,每年需要从外省调入。李树林认为,四川是国家鼓励发展养猪的地区,气候适宜,猪肉卖得起价,农民靠养猪致富是看得见、摸得着、见效快的一条致富路子。

“这种新型的养殖产业发展模式,最大的特点就是解决了农民就业、创业不离家乡,持续、稳定增收致富的问题,以产业持续发展达到精准脫贫而不返贫。”李树林说,通过农户跟公司紧密合作,足不出户搞养殖,一家老小都能照顾到,农民的幸福指数也可以节节攀高。

养殖模式创新资金难题凸显

据介绍,在当前农村,传统的养猪方式已经悄然变化,变成了一定规模的家庭农场养猪,年出栏肥猪多数在几百头以上。据李树林讲,现在四川养猪发展模式比较成熟,农民与养猪龙头企业长期友好合作,采用“公司+农户”模式。龙头企业帮助农民解决了养猪的技术和管理难题,企业负责收购肥猪又解决了养猪的市场风险,解决了农民养猪的销售难问题。但是农民要养猪,还得靠自己修建猪圈和购买环保设备等基础设施,这是需要资金投入的。因此,资金问题,是农民特别是农村贫困户想养猪脱贫致富的主要难题。

为破解这一难题,李树林建议政府加大对农村养猪户贷款支持力度,以基准利率向投资养殖的农民贷款,解决农民资金难问题,发展农村养殖业,实实在在帮助农民脱贫致富。

“在我们四川,靠养猪致富的例子是很多的,不少贫困户通过养猪实现了快速脱贫。一些企业也投入人力、物力、财力,切实帮助基层农民。我工作的巨星集团,针对贫困农户和养猪农户,先后在四川各地开展产业扶贫行动,向农民免费送种猪、送技术,帮助农民脱贫致富。”李树林说,该集团在国家级贫困县马边彝族自治县劳动乡福来村的精准帮扶中,2017年送母猪100头,带动70户农民养猪,年出栏肥猪2000头,户均增收5万元以上。

“助农脱贫致富是一项大工程,需要全社会一起行动起来,合力攻坚。”李树林颇有信心地表示,养殖模式的创新为改变传统的商品猪禽生产方式开拓了新的空间,也势必会为带动现代养殖业的发展、带动农民持续稳定增收发挥积极的作用。在这种大合力之下,脱贫攻坚、劳动致富不仅仅是一个美好愿景,更是一个触手可及、身体力行的幸福实践。

最新动态